有很多人真的努力了,甚至是真的拚命了,卻都得不到他該得的,這就叫命運。成功的人也努力,失敗的人更努力,但有很多人運氣弱一些,命運差一些,努力的結果,最後仍得不到幸福──該得的金錢得不到,該得的美好就在手邊失去了。這種人如果去算命,實話實說的命相師會告訴他:「先生啊,你這一生會非常的辛苦。」對方盼著有一個好答案,繼續追問:「既然很辛苦,那我將來會怎樣呢?」「竹籃打水一場空。」這個「空」的境界不是佛教修行人所追求的那個空,而是拚命努力地想得到生活之需、情感之需、家庭之需、愛情之需,甚至子女興旺等等,他們也不是不努力,卻偏偏要什麼沒什麼。我籠統地結合大家心裡所知道的,大約總結了下命運,那就是天意。
我研究佛教的「因果論」,而不是盲目地信仰,經過認真地考證、研究,發現「福」就是來自於這個規律。所以我們要多做善事,多做功德。多做什麼善事呢?去布施比你更需要的人。比如說,如果你擁有一定的錢財,在適當的時候,像遇上街頭乞討的人,或者有人到你家門前來乞討,或者遇上大的天災人禍發生的時候,你應該盡量布施一些錢、財、物,布施力氣,去幫助那些該幫助的人。在很多國家,還有很多人會布施自己的血液,像我也布施過幾次血液,因為醫院裡頭有很多人等著輸血,若大家不去捐獻血液的話,很多地方都買不到血液,所以我們要布施。我倡導大家和我一起去幫人,用自己的財,用自己的心去多做布施、多做功德,就自然會得到好運氣,好命相。一個貧苦的命相,經過行善、修行之後,壞命運會變成好命運,在這個過程之中,我們的面相、手相都在跟著變。
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規律?比如說你到二十歲和三十歲的時候,你的臉除了越變越老之外,五官的顏色,還有這些部位的高低、圓滿程度也會改變。有的人說那是發胖,發胖的不算,如果你的體重和以前差不多的話,你的面相有沒有變化?是有的。尤其是懂得做慈善事業、修佛的、喜歡幫人的人,你的臉相是會改變的。所以,大家好好來修,多做功德,尤其是多幹體力活,要想改變的話,請多到禪堂來幹些體力活。
有的人會說:「你是什麼人啊?就這麼到我們家吃飯?」
我說:「有緣人。」
「都沒跟我們打招呼,也沒經過我們同意,就吃起飯了?」
我說:「你們沒有拒絕就是同意。」
走的時候我只送給他們一句話:「吉祥如意!」
有的人很有悟性,就說:「噢,謝謝,謝謝,你也吉祥如意。」歡喜地把我送走。
有人則說:「什麼?也不給錢,也不打招呼,說聲吉祥如意就走了?我不要吉祥如意。」
我說:「請你千萬要收下,因為我吃了你們家的飯,所以送給你一個貴重的禮物叫吉祥如意。」
那一年,如果他家應該撞車死人,也許收到這一句話之後,就不會有人死。也許車還會撞,但撞了車人沒有死。所以大家要多布施、多幫人。
多做善事、多做布施,天神、佛菩薩都會幫你。我在之前講課的時候講到過一個概念:如果有兩種人,一種人總想到別人那裡去索取:「你給我些錢,給我些飯吃。」還有一種人總想去布施給人家,請你們自己算一算,哪一種人屬於有錢的人?就是樂於布施的人。
什麼叫布施?就是給別人錢、財、物的人,是有錢人,那叫作「天命」。無論你多富有,總想到別人那裡去掏一點錢回來的,這叫窮人──命相當中就是個窮人。真正的富人,經常把錢給別人花,而且這個人和你無親無故。父母親賺錢給兒女花,那是疼愛子女;給陌生的窮人去花,那才叫慈悲布施。
還有一種行為也是給予,但不叫布施,叫供養──供養一個修行人。比如有一個人要修仙、要修佛,不管能不能修成,你給他錢、給他物,那叫「供養」。向上的給予叫供養;向下的給予叫布施。供養或布施都是給自己積功累德的一個非常好的行為,所以在南傳佛教之中,一年大概有一、兩次供僧大會,供養修行人。供養獲得的利益也許會更大,不論你直接供養的是神、佛或是修行人,也許這個修行人現在已經成神、成佛了,也許來年、後年、五年、十年之後他就修成了。當我們去供養這樣一個修行人,將使未來更多的眾生能夠得到教化和救助的機會。
如果你曾經供養的修行人有一天開悟了,你會跟著一起獲得那種吉祥。比如說這個人修成佛了,因為你供養過他,你最少也會是菩薩,過去幹的那些壞事也就一筆勾銷了。即使你犯過錯誤、幹過壞事,但只要你有善心,去做布施、供養、修行,就能夠抵消掉你曾經做錯的那些事情──我們稱為叫業力,就能夠抵消掉你的業力。
——待續 金菩提禪師 修命改運Ⅱ
https://youtu.be/TDlSTqNmo90
業力可消,命運可改,你需要的只是方法 | 功德與命運 | 金菩提禪師 功德利益系列